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生命軌跡:13個助人自助的成長關鍵

生命軌跡:13個助人自助的成長關鍵



 




簡介:


有無試過種植盆栽?若果澆灌不足、陽光缺乏,它會萎縮、瘦弱、死亡。我們滿腦子負面思想、不懂表達情緒、缺乏意志力、不愉快的過去、接受不了自己、被逼擲進人生過渡期……一大堆成長難題,也會使人活得像缺乏營養、生存環境不理想的盆栽一樣嗎?


突破多年暢銷書《生命軌跡》的作者區祥江說,只有祝福,沒有咒詛。成長難題,也是成長關鍵。《生命軌跡》從一個人成長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個人與自己他人與環境的關係,探尋箇中的成長契機。


增訂版更加入第三個向度:個人的思想情緒意志,深化擴闊個人成長契機的層面。每章附真實故事、成長習作、成長提示及參考書目,讓讀者深化認識及應用各章主題。不論個人成長或助人成長均適合細讀實踐,助你掙脫束縛,茁壯成長。


作者:區祥江


出版:突破出版社


CodeHD016


****************************


《生命軌跡:13個助人自助的成長關鍵(增訂版)》的內容以「成長的時間隧道」、「關係網絡」及「知情意的成熟」三個重點,引申為十三項成長契機,以便讓讀者可以檢視自己的個人成長經驗,或幫助他人踏上其成長的旅途。在成長的時間隧道這一個重點裡,具有四項成長契機,包括透過回憶講述自己的故事、清理未了結的賬、掌握人生的階段、以及面對過渡期。簡單來說,作者認為一個人是否成熟,其中一個指標便是他能否面對過去、面對現在及面對將來。


在關係網絡這一重點中,作者剖析人們可以在不同關係中,找到成長機會。這些關係包括人與環境、人與他人、及人與自己的關係。若以成長的契機的角度來說,人與環境的關係所指的便是我們要踏出安舒區,並要透過閱讀及生活體驗來開啟成長的天空。人與他人的關係是指我們要從被接納發展至自我接納,並且在眾多人際關係中區分出來,建立自己獨特穩健的人格。人與自己的關係則是我們要認識多方面的我,並且面對自己的陰暗面。


至於知情意的成熟,作者認為一個人若能在思想()、情感()、及意志()上得到平衡發展,便會邁向成熟。這一重點包含了三個成長契機,包括校正自己的負面思想,流露健康的情緒,及鍛練自己的意志力。


閱畢這本書,覺得檢視自己的成長最大的難處是第一個重點,即面對過去、面對現在、面對將來。作者提到要講述自己的故事及清理未了結的賬,才能面對一切,這些理論似乎似曾相識,然而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坦白說,要重述自己的往事(通常都是不開心的居多)的確是一個痛苦的經歷,而且有點難為情。然而,若不能夠講述自己的故事,便不能經歷「自我觀察自我」的過程,達致自我了解、自我探索和新的發現了。


記得兩三年前,一位昔日的中學同學在研讀一個由神學院主辦的輔導課程,因而必須找人「講故事」,以便做完成一次輔導習作,於是我便被邀請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與她分享一些近來所遭遇的關於人際關係的煩惱。由於聆聽者和我認識了很久,是超過十多年的朋友,且成長、信仰背景與我相近,所以在整個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十分輕鬆自如,但對自己也沒什麼新發現。


然而,當朋友把錄音交給她的輔導老師後,她很坦白地覆述輔導老師對講述的故事內容及說故事的人的看法不大認同時,自己當時實在感到有點老大不高興,因為覺得該位輔導老師根本不認識我,卻單憑錄音來作出一些評價,真的有點不服氣。此外,另一個感覺便是覺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講故事只是想幫助朋友完成功課,又不是出於自己的需要和意欲,卻反倒成為被評價的對象。


現在看來,如果套用《生命軌跡》這本書的理論來看,可能那位輔導老師的說話正踏中我的「死穴」——對於別人所下的評價和看法太容易介懷了。這可說是一筆未了結的賬,而這些未了結的賬,影響了自我認知思想的發展,即書中所說的<>


還記得小時候無論做任何事,大人們、甚至平輩們都會給予評價,並且大都是負面的,內心其實有點不好受,覺得人們總是挑剔自己,總是把一套價值觀框框硬放在自己身上。於是,我很容易便會鑽牛角尖,產生懷疑別人作這些舉動的原因都是因為看不起自己、不喜歡自己的負面想法。


根據本書,解決方法便是校正自己的負面思想,而其中一個校正的步驟便是找出證據來支持自己對整件事情的理解。若把這個方法應用於我上述的經歷,我便完全找不到任何證據來支持我的理解。首先,朋友是用她的角度、語氣來覆述輔導老師的評價,我根本沒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該位輔導老師說話時的神情語調。再者,輔導老師只是單憑錄音內容來作出評價,她根本不認識我,那又怎會瞧不起自己呢?


若再用套用書中所說關係網絡來看以上的經歷,我認為這或許是一個自我接納之旅——由於覺得別人不接納自己,因而導致沒有安全感;由於自我接納能力弱,從而容易觸發負面思想。因此,最終還是要回想神的大愛——神既然願意無條件接納我,我應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祂身上,才能慢慢學懂珍惜自己、愛自己和改善自己,才能有繼續成長的動力。這便是我閱讀這本書最終的領受。


(by Isabel Wo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